頻率
高頻焊接時的頻率對焊接有極大的影響,因為高頻頻率影響到電流在鋼板內部的分布性。選用頻率的高低對于焊接的影響主要是焊縫熱影響區的大小。從焊接效率來說,應盡可能采用較高的頻率。100KHz的高頻電流可穿透鐵素體鋼0.1mm,400KHz則只能穿透0.04mm,即在鋼板表面的電流密度分布,后者比前者要高近2.5倍。在生產實踐中,焊接普碳鋼材料時一般可選取 350KHz~450KHz的頻率;焊接合金鋼材料,焊接10mm以上的厚鋼板時,可采用50KHz~150KHz那樣較低的頻率,因為合金鋼內所含的鉻,鋅,銅,鋁等元素的集膚效應與鋼有一定差別。國外高頻設備生產廠家已經大多采用了固態高頻的新技術,它在設定了一個頻率范圍后,會在焊接時根據材料厚度,機組速度等情況自動跟蹤調節頻率。
會合角
會合角是鋼管兩邊部進入擠壓點時的夾角。由于鄰近效應的作用,當高頻電流通過鋼板邊緣時,鋼板邊緣會形成預熱段和熔融段(也稱為過梁),這過梁段被劇烈加熱時,其內部的鋼水被迅速汽化并爆破噴濺出來,形成閃光,會合角的大小對于熔融段有直接的影響。
會合角小時鄰近效應顯著,有利提高焊接速度,但會合角過小時,預熱段和熔融段變長,而熔融段變長的結果,使得閃光過程不穩定,過梁爆坡后容易形成深坑和針孔,難以壓合。
會合角過大時,熔融段變短,閃光穩定,但是鄰近效應減弱,焊接效率明顯下降,功率消耗增加。同時在成型薄壁鋼管時,會合角太大會使管的邊緣拉長,產生波浪形折皺。現時生產中我們一般在2°--6°內調節會合角,生產薄板時速度較快,擠壓成型時要用較小的會合角;生產厚板時車速較慢,擠壓成型時要用較大的會合角。有廠家提出一個經驗公式:會合角×機組速度≮100,可供參考。
焊接方式
高頻焊接有兩種方式:接觸焊和感應焊。
接觸焊是以一對銅電極與被焊接的鋼管兩邊部相接觸,感應電流穿透性好,高頻電流的兩個效應因銅電極與鋼板直接接觸而得到較大利用,所以接觸焊的焊接效率較高而功率消耗較低,在高速低精度管材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,在生產特別厚的鋼管時一般也都需要采用接觸焊。但是接觸焊時有兩個缺點:一是銅電極與鋼板接觸,磨損很快;二是由于鋼板表面平整度和邊緣直線度的影響,接觸焊的電流穩定性較差,焊縫內外毛刺較高,在焊接高精度和薄壁管時一般不采用。
感應焊是以一匝或多匝的感應圈套在被焊的鋼管外,多匝的效果好于單匝,但是多匝感應圈制作安裝較為困難。感應圈與鋼管表面間距小時效率較高,但容易造成感應圈與管材之間的放電,一般要保持感應圈離鋼管表面有5~8 mm的空隙為宜。采用感應焊時,由于感應圈不與鋼板接觸,所以不存在磨損,其感應電流較為穩定,保證了焊接時的穩定性,焊接時鋼管的表面質量好,焊縫平整,在生產如API等高精度管子時,基本上都采用感應焊的形式。
輸入功率
高頻焊接時的輸入功率控制很重要。功率太小時管坯坡口加熱不足,達不到焊接溫度,會造成虛焊,脫焊,夾焊等未焊合缺陷;功率過大時,則影響到焊接穩定性,管坯坡口面加熱溫度大大高于焊接所需的溫度,造成嚴重噴濺,針孔,夾渣等缺陷,這種缺陷稱為過燒性缺陷。高頻焊接時的輸入功率要根據管壁厚度和成型速度來調整確定,不同成型方式,不同的機組設備,不同的材料鋼級,都需要我們從生產一線去總結,編制適合自己機組設備的高頻工藝。
管坯坡口
管坯的坡口即斷面形狀,一般的廠家在縱剪后直接進入高頻焊接,其坡口都是呈“I”形。當焊接材料厚度大于8~10mm以上的管材時,如果采用這種“I”形坡口,因為彎曲圓弧的關系,就需要融熔掉管坯先接觸的內邊層,形成很高的內毛刺,而且容易造成板材中心層和外層加熱不足,影響到高頻焊縫的焊接強度。所以在生產厚壁管時,管坯經過刨邊或銑邊處理,使坡口呈“X”形,實踐證明,這種坡口對于均勻加熱從而保障焊縫質量有很大關系。
坡口形狀的選取,也影響到調節會合角的大小。
焊接接頭設計在焊接工程中設計中是較薄弱的環節,主要是許多鋼結構件的接口設計不是出自焊接工程技術人員之手,硬性套標準和工藝性能較差的坡口屢見不鮮。坡口形式對控制焊縫內部質量和焊接結構制造質量有著很重要作用。坡口設計必須考慮母材的熔合比,施焊空間,焊接位置和綜合經濟效益等問題。應先按下式計算橫向收縮值ΔB。
ΔB=5.1Aω/t+1.27d
式中Aω——焊縫橫截面積,mm³,t——板厚,mm,d——焊縫根部間隙,mm。找出ΔB與Aω的關系后,即可根據兩者關系列表分析,處理數據,進行優化設計,最后確定矩形管對接焊縫破口形式(圖2)。
焊接速度
焊管機組的成型速度受到高頻焊接速度的制約,一般來說,機組速度可以開得較快,達到100米/分鐘,世界上已有機組速度甚至于達到400米/分鐘,而高頻焊接特別是感應焊只能在60米/分鐘以下,超過10mm的鋼板成型,國內機組生產的成型速度實際上只能達到8~12米/分鐘。
焊接速度影響焊接質量。焊接速度提高時,有利于縮短熱影響區,有利于從熔融坡口擠出氧化層;反之,當焊接速度很低時,熱影響區變寬,會產生較大的焊接毛刺,氧化層增厚,焊縫質量變差。當然,焊接速度受輸出功率的限制,不可能提得很高。
國內機組操作經驗顯示,2~3 mm的鋼管焊接速度可達到40米/分鐘,4~6mm的鋼管焊接速度可達到25米/分鐘,6~8 mm的鋼管焊接速度可達到12米/分鐘,10~16 mm的鋼管焊接速度在12米/分鐘以下。接觸焊時速度可高些,感應焊時要低些。
阻抗器
阻抗器的作用是加強高頻電流的集膚效應和相鄰效應,阻抗器一般采用M-XO/N-XO類鐵氧化體制造,通常做成Φ10mm×(120--160)mm規格的磁棒,捆裝于耐熱,絕緣的外殼里,內部通以水冷卻。
阻抗器的設置要與管徑相匹配,以保證相應的磁通量。要保證阻抗器的磁導率,除了阻抗器的材料要求以外,同時要保證阻抗器的截面積與管徑的截面積之比要足夠的大。在生產API管等高等級管子時,都要求去除內毛刺,阻抗器只能安放在內毛刺刀體內,阻抗器的截面積相應會小很多,這時采取磁棒的集中扇面布置的效果要好于環形布置。
阻抗器與焊接點的位置距離也影響焊接效率,阻抗器與管內壁的間隙一般取6~15 mm,管徑大時取上限值;阻抗器應與管子同心安放,其頭部與焊接點的間距取10~20 mm,同理,管徑大時取大的值。
焊接壓力
焊接壓力也是高頻焊接的主要參數。理論計算認為焊接壓力應為100~300MPa,但實際生產中這個區域的真實壓力很難測量。一般都是根據經驗估算,換算成管子邊部的擠壓量。不同的壁厚取不同的擠壓量,通常2mm以下的擠壓量為:3~6 mm時為0.5t~ t;6~10 mm時為0.5t;10 mm以上時為0.3t~0.5t。
API鋼管生產中,常出現焊縫灰斑缺陷,灰斑缺陷是難熔的氧化物,為達到消除灰斑的目的,寶鋼等廠家多采取了加大擠壓力,增加焊接余量的方法,6mm以上鋼管的擠壓余量達0.8~1.0的料厚,效果很好。
高頻焊接常見的問題及其原因,解決方法:
⑴焊接不牢,脫焊,冷疊;
原因:1.輸出功率、壓力、速度三者之間不匹配。
2.條料邊緣損傷或存在其它缺陷。
解決方法:1 調整功率;2 厚料管坯改變坡口形狀;3 調節擠壓力;4 調整速度。
⑵焊縫兩邊出現波紋;
原因:會合角太大。
解決方法:1 調整導向輥位置;2 調整實彎成型段;3 提高焊接速度。
⑶焊縫有深坑和針孔;
原因:出現過燒。
解決方法:1 調整導向輥位置,加大會合角;2 調整功率;3 提高焊接速度。
⑷焊縫毛刺太高;
原因:熱影響區太寬。
解決方法:1提高焊接速度;2 調整功率。
⑸夾渣;
原因:輸入功率過大,焊接速度太慢。
解決方法:1 調整功率;2 提高焊接速度。
⑹焊縫外裂紋;
原因:母材質量不好;受太大的擠壓力。
解決方法:1 保證材質;2 調整擠壓力。
⑺錯焊,搭焊;
原因:成型精度差。
解決方法:調整機組成型模輥。
高頻焊接是焊管生產中的關鍵工序,由于系統性的影響因素,至今還需要我們在生產一線中探索經驗,每一臺機組都有它的設計和制造差別,每一個操作者也有不同的習慣,也就是說有,機組和人一樣,都有自己的個性。我們將這些資料提供給大家,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得了解高頻焊接的基本原理,從而更好地結合自己的生產實踐,總結出適合于自己機組的操作規程。